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為治蜀興川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

四川 9℃ 0
摘要: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四川文化遺產景點再度迎來如潮遊客。三星堆博物館連續5日門票售罄,樂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等世界文化遺產景區人流如織,三蘇祠、武侯祠、劍門蜀道等同樣有無數遊客追思先賢、尋古探幽。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四川文化遺產景點再度迎來如潮遊客。三星堆博物館連續5日門票售罄,樂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等世界文化遺產景區人流如織,三蘇祠、武侯祠、劍門蜀道等同樣有無數遊客追思先賢、尋古探幽。

文化遺產遊火熱的背後,是歷史文脈正在融入現代生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潤物無聲地為文化自信提供豐厚滋養,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生動縮影。

保護第一、傳承優先,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歷史文脈在巴蜀大地綿延賡續,為治蜀興川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

像愛護生命一樣保護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近年來,四川始終把文化遺產的保護放在第一位,像愛護生命一樣保護文化遺產。

政策體系不斷健全,保護格局不斷優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連續出臺《關於加强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意見》《四川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等檔案,系統部署、重點突破、統籌保障,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文化遺產保護保駕護航。今年4月底,《四川省加强石窟寺聯合保護工作方案》等3個檔案再度集中印發,分別針對石窟寺、革命文物、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聯合保護等方面精准施策,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考古遺跡和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怎樣保護好、利用好?包括三星堆遺址、羅家壩遺址、城壩遺址、邛窑遺址在內的考古遺址經持續發掘後,已紛紛建設成遺址公園,融入當代生活。2021年,三星堆遺址獲得省人大立法保護;如今,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正在統籌推進。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燦爛輝煌,怎樣認識巴蜀文化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和貢獻?系列考古發現不斷延伸四川的歷史軸線、豐富歷史內涵。三星堆遺址新發現的6座祭祀坑,以大量文物證明3000多年前中國西南地區已發展出獨具特色的青銅文明;皮洛遺址、蒙溪河遺址等舊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發掘,實證早在20萬年以前,人類足迹就已踏入天府之國。

現代化行程中,處理好都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係,是文化遺產保護必須直面的問題。為了讓人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越來越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和歷史文化街區嚴禁拆舊建新,實行全面保護。在去年開放的成都東華門遺址公園,人們可以穿行在摩訶池、蜀王府花園等遺跡中,觸摸成都2000多年的鮮活歷史;在南充閬中古城等歷史文化名城,原生態建築和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看得見歲月留痕。

文化遺產既要保護,也要探索如何惠及羣衆。2023年起,我省探索四川石窟鄉村文化公園(景點、微景觀)試點建設,散落鄉野的中小石窟開始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畧和農文旅產業發展中。

非物質文化遺產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同樣需要保護傳承。近年來,四川積極探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非遺綻放迷人光彩。

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各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的認定等工作的推進,不僅讓大量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搶救保護和傳承發展,也讓羣衆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不斷提升。如今,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氛圍日益濃厚,蜀繡、剪紙、川劇等非遺課程走進學校和社區,為非遺保護注入新鮮血液。

讓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

文化遺產需要保護好、管理好,同樣也需要傳承和利用,“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要訓示批示,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引航指路。

讓文物說話,研究要先行。三星堆研究院、蜀道研究院和三蘇研究院相繼成立,歷史文化研究闡釋進一步加強;中華文化研究院、古文字研究中心等持續建設,《天回醫簡》等重點專案持續推進,不斷擦亮巴蜀文化名片。

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深入挖掘文物藏品蘊涵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價值觀念、道德規範,推動研究成果及時轉化為展覽展示。走進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青銅神樹、大立人等文物,訴說著古蜀先民浪漫的想像力和傑出的青銅鑄造能力;在都江堰魚嘴,滾滾奔流的岷江水至此分流,人們得以直觀感知2000多年前李冰修築都江堰的智慧至今造福成都平原。

活起來的文化遺產,傳承著歷史智慧。蜀道崎嶇,卻無法阻擋古代川人走出四川盆地,把“蜀布邛杖”遠銷大夏;正是古蜀人的開放包容,才有了三星堆文明的燦爛多元。開口“說話”的文物,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氛圍。如今,三星堆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等熱門博物館文物精、展陳活,動輒一票難求;博物館社教活動、歷史名人主題文化講座持續火爆,面向校園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聽作品推選展播以及青少年書畫傳習大會,讓文化遺產凝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得更深、更遠。

文化遺產是增强民族自信的載體,可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煥發時代生機。成都崇州市道明鎮、眉山市青神縣依託竹編技藝打造鄉村旅遊新名片;民族風情濃郁的羌繡、彝繡,或探索非遺授權新路徑,或用古老技法打造時尚新單品,讓繡娘居家也有收入,探索出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文化遺產以更鮮活多姿的管道走進現代生活。如今,觀看川劇集粹表演常常座無虛席,川劇變臉短視頻單條獲贊300多萬;博物館文創雪糕、考古盲盒供不應求;文旅融合背景下,到四川看三星堆、樂山大佛,看川劇吃火鍋成為很多遊客的標配。

文化遺產代代守護、在賡續傳承中弘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在巴蜀大地活力迸發,彰顯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記者吳曉鈴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