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如何穩產保供——“一號文件中的任務清單”系列解讀報導之一

河南 11℃ 0
摘要:開欄的話2024年省委一號文件日前正式公佈,為做好今年“三農”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加快農業强省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

  開欄的話

2024年省委一號文件日前正式公佈,為做好今年“三農”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加快農業强省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今年我省“三農”工作怎麼幹?加快農業强省建設如何做?一號文件指向清晰、任務具體。即日起,本報推出“一號文件中的任務清單”系列解讀報導,請隨記者看看希望的田野上正發生著怎樣的變化,將繪出怎樣錦繡的“鄉村振興圖”。敬請關注。

  微鏡頭一:

糧田變良田增產又增效

4月29日,中原農穀西區獲嘉縣位莊鄉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種糧大戶李喜亮流轉的2400畝小麥正處於抽穗揚花期,哪裡需要澆水了,只需要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地裏的噴灌設備就會噴出水花。

“這擱以前是不敢想像的。”李喜亮坦言,以前種地最頭疼的就是澆水問題,安泵、挖溝、鋪設地龍帶,大水漫灌,一人一天才澆5畝地,每天工錢就得120元。灌溉的短板制約了土地經營規模化集約化程度,2018年以前,李喜亮每年流轉的土地一直在100畝左右。

“現在澆地不僅方便了,還有多種模式可供選擇,手機上就能即時監測墒情和蟲情,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增產,畝均產量提高150斤。”增產又增效,李喜亮的2400畝小麥全部用作種子繁育,價格比市場價每斤高出2分錢。

好田地才能長出好莊稼。我省在建成8585萬畝高標準農田基礎上,高質高效建設高標準農田示範區378萬畝,探索形成高標準農田“投融建運管”一體化市場化推進機制和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高產模式,大大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構建高標準農田建設“河南標準”體系,今年將新建高標準農田示範區450萬畝。

  微鏡頭二:

村民當起“甩手掌櫃”

眼下正是小麥病蟲害防治的關鍵窗口期,南樂縣近德固鄉睢莊村村民孫占磊卻當起了“甩手掌櫃”。他將自家的6畝地交給村委會集中綜合,再由村委會將土地委託給南樂縣鑫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不用下地,賣小麥和玉米的錢就裝到口袋裏了,去年俺家分紅8600多元。”孫占磊說。

這些年,孫占磊一直在山東、江蘇等地打工,以前地裏的活兒交給妻子打理,日常的澆水、施肥、除草等,妻子一人尚能顧得過來,可到了搶收搶種時節,妻子一人難免有些吃力,孫占磊不得不從外地匆匆返鄉。

“一來一回,既耽誤了工作,又花了不少路費,一到農忙就作難。”孫占磊說,把地交給專業的合作社種植後,不僅每年有分紅,他在外務工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農村青壯勞動力進城務工,“誰來種地”“怎麼種地”問題亟待破解。今年我省將以小農戶為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社會化服務為支撐,提升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生產經營水准,增强服務帶動小農戶的能力,健全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記者趙春喜見習記者劉一潔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