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彈《千裏江山圖》7月將首次上下部連演全本亮相天蟾逸夫舞臺

上海 6℃ 0
摘要:

  記者諸葛漪

  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這幾天很忙,與編劇張裕商量完善評彈《千裏江山圖》(下)的劇本,成為演出之外的頭等大事。

  7月11日、12日,評彈《千裏江山圖》將首次上下部連演,全本亮相天蟾逸夫舞臺。“《千裏江山圖》沒有臉譜化的人物,那些革命先輩也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他們為了理想信念,為了國家、人民的未來挺身而出,如評彈中所唱——理想信念深銘記,千鈞重任一肩擔,比特卑豈敢忘憂國,天地生民系心懷。”高博文說。

  同一個故事不同演繹

  2023年9月,《千裏江山圖》(上)在虹口區今潮8弄有戲堂建組開排。對高博文來說,今潮8弄還有特別的意義。“《千裏江山圖》中,陳千裏與老方在公益坊的剃頭鋪接頭,老方為掩護他而犧牲。公益坊就是今天的今潮8弄。”

  高博文在虹口區長大,他諳熟這片充滿紅色印記的土地。“沿著四川北路走,魯迅故居、李白故居、中共四大紀念館……處處都有故事。”小時候聽革命先輩故事,長大後,高博文成了講故事的人。

  同名評彈、話劇、廣播劇陸續問世,電視劇有望年內開機,不同藝術門類講述同一個《千裏江山圖》的故事。高博文胸有成竹,小說《千裏江山圖》立足上海,回望一群無名英雄如何躬身入局,以鮮血和生命揮就恢宏壯闊的“千里江山圖”。評彈向同名廣播劇、話劇取經,彼此各有所長,覆蓋不同觀眾群體。

  評彈《千裏江山圖》突破傳統舞臺思路,用投影多媒體把觀眾拉回20世紀30年代的情境。立體聲音效令整個劇場沉浸在情境氛圍裏,製造不一樣的聽書體驗,也使整個演出“密度”大大新增。6月,上海評彈團將帶著《千裏江山圖》(上)參加第九届中國蘇州評彈藝術節,展示上海紅色文化創作成果。

  4月,話劇《千裏江山圖》首輪演出,一票難求。對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總經理張惠慶來說,這樣的票房並不意外。“讓更多年輕觀眾看到上話對於主旋律作品、對於當下藝術審美的表達,大家一起努力,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話劇《英雄兒女》迎來萬名觀眾。舞臺劇《覺醒年代》5月9日至10日亮相廣西民族劇院,線上直播吸引超過120萬名觀眾。

  “作品要面向青少年”

  “上海評彈團建團70多年來,擁有《白毛女》《劉胡蘭》《紅梅贊》《江南春潮》等至今為觀眾津津樂道的紅色作品。2022年中篇評彈《戰·無硝烟》摘得中國曲藝牡丹獎節目獎(榜首)。”高博文自豪,評彈團有豐厚的紅色作品。

  今年4月,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舉行“追尋信仰的光托起少年的夢——紀念歐陽立安誕辰110周年紅色文化育人戲劇主題活動”,高博文演繹評彈《王孝和·黨的叮嚀》,傳統曲藝結合紅色故事贏得小觀眾陣陣掌聲。“我們的作品要面向青少年,才有未來。”

  評彈節目後,大家一起觀看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的《雪夜前行》,該劇以“龍華二十四烈士”中年齡最小的英雄歐陽立安為主人公。截至5月15日,《雪夜前行》的觀眾超過2.5萬人。杭州路第一小學的馮毓宸時而為小英雄們的機智勇敢拍手叫好,時而為他們的危急處境提心吊膽。“我要學習他們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樂觀積極的態度,努力成為一名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近年來,如《雪夜前行》般針對青少年的紅色主題創作,不斷陞級表達形式。上海木偶劇團的木偶音樂劇《報童之聲》聚焦解放戰爭時期的上海報童。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劉明厚現場觀察,將近90分鐘的演出,小觀眾無一退場或坐不住而喧鬧。上海木偶劇團還策劃發起線上“開學第一課”,全市50多所中小學學生通過直播連線觀看45分鐘特別版《報童之聲》。劇中主角“南瓜”在直播中不斷與小觀眾互動提問,問他們的人生理想,以及面臨兩難選擇時如何設身處地處理,迎來兩萬多名網友圍觀。

  年輕人演給年輕人看

  從忙碌的演出與創作中抽身,高博文經常觀看上海艺文院團新劇首演,在他看來,這是取長補短的機會,“看看同行怎麼做,想想自己如何突破。”《千裏江山圖》(下)將有“95後”新演員加盟,演繹青年陳千裏、陳千元、葉桃等角色。

  年輕人演繹年輕角色,吸引年輕觀眾,在上海舞臺創作中成為常態。去年上海原創雜技劇《戰上海》第100場演出,多了6比特來自上海市馬戲學校的“新戰士”,在“血戰週邊”一幕中表演跳板連砸,空中接住“炸藥包”。今年,這些“05後”舞臺新人已經成為上海馬戲城駐演演員。《戰上海》也在策劃多達45場的全國巡演。

  上海京劇院《奇襲白虎團》啟用“90後”與“95後”優秀青年演員趙宏運、李瞳勝飾演嚴偉才,尖刀班成員們由青年一代挑起大樑。5月14日,《奇襲白虎團》在武漢劇院上演,這是上海京劇院排演該劇後首次到外地演出。上海京劇院院長張帆表示,“這部具有力量的大戲足以激發年輕演員的業務潜力和責任使命感。”

  上海滬劇院傳承版《蘆蕩火種》集聚“90後”“00後”演員,成為84歲導演周中庸執導的第九版《蘆蕩火種》。1995年出生的滬劇演員洪豆豆是周中庸遇到的最年輕“阿慶嫂”。傳承版《蘆蕩火種》排練期間敞開大門,邀約觀眾先睹為快。上戲學生張如也報名參加,“我第一次參與沉浸式公開彩排,劇組摳戲仔細,樂團實时伴奏,演員要唱又要演,導演要控制音樂、調度舞臺,很有意思。”

  “從《蘆蕩火種》到《戰上海》,上海紅色主題創作一直處於全國領先地位,豐富的表演技巧融入人物,有血有肉,有示範性。”高博文說,“《千裏江山圖》也將不負期待,讓紅色故事入耳入腦入心。”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