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曆史建築規劃管理工作規程(試行)》政策解讀

北京 18℃ 0
摘要:2023年12月28日,《北京市曆史建築規劃管理工作規程(試行)》(以下簡稱“《規程》”)發佈實施,作為《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配套政策,細化規劃管理審批流程,打通我市歷史建築規劃管理的“最後一公里”。針對因特殊情况、不具備維護修繕條件、有損毀危險的歷史建築,《規程》提出嚴格管控要求,規範原址複建、遷移、拆除的申報條件、論證過程、審批過程,確保歷史建築得到有效保護。公佈《認識身邊的曆史建築》公眾科普讀本,向公眾普及相關知識,提高公眾保護歷史建築的意識。

2023年12月28日,《北京市曆史建築規劃管理工作規程(試行)》(以下簡稱“《規程》”)發佈實施,作為《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配套政策,細化規劃管理審批流程,打通我市歷史建築規劃管理的“最後一公里”。

2019年至2021年,我市分三批次公佈共1056棟(座)歷史建築,這些歷史建築時間跨度達700年、覆蓋全市11個區,承載功能多樣,建築風格多元,是北京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落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進一步完善北京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政策體系,明確歷史建築保護規劃管理涉及的方案審批、行政許可、規劃驗收、監督檢查等工作要求,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繼組織開展有關組織和專家廣泛調研和意見徵詢,充分吸納試點項目經驗,聚焦“把歷史建築保下來”“讓歷史建築用起來”“把歷史建築管起來”“讓歷史建築亮起來”等覈心問題,結合優化營商環境、都市更新等政策,細化我市歷史建築規劃管理實施路徑。

《規程》共八章、二十六條,根據保護利用過程中干預程度的不同,將歷史建築的保護利用措施分為五種類型,並明確五類措施的保護要求和審批流程,為保護責任人和管理部門提供指引。

一、明確分類管控底線,把歷史建築保下來

《規程》堅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依據保護利用過程中對歷史建築干預程度的不同,劃分了“日常保養”“維護修繕”“原址複建”“遷移”“拆除”等五類行為,界定各類保護行為邊界,避免因界線模糊而造成“建設性破壞”;同時,相對於普通工程項目,歷史建築的保護應當更加精細化,採用“繡花功夫”,針對不同情况採取不同保護措施,明確各類保護行為的底線要求。

《規程》明確歷史建築的規劃審批需要開展的工作內容和要求,如開展測繪、安全鑒定、價值評估、修繕措施、影響分析、方案編制、專家論證、檔案留存等系列工作,通過各環節要求確保曆史建築的價值得以妥善保護。

二、保護更新有機結合,讓歷史建築用起來

《規程》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根據歷史建築的特點,區分保護部分和更新部分,避免一刀切,有效推進歷史建築的活化利用。涉及維護修繕和原址複建的,應當最大程度地保護其真實性,對有價值部位按照原材料、原工藝、原形制進行修繕或者複建,對於確因合理利用需求進行更新的部位,可通過分隔、聯通、轉換內部或外部空間適度滿足使用要求,允許使用新材料、新技術和現代設計手法,但應當與歷史風貌協調,並盡可能消隱、弱化處理。同時,《規程》明確添加必要設施、設備的管控要求,確保更新過程中不影響歷史建築核心價值,並與歷史建築風貌協調。

三、規範規劃審批流程,把歷史建築管起來

《規程》嚴格對標《條例》要求,銜接我市行政許可、行政檢查和監督處罰標準化管理要求,逐一明確五類行為的實施路徑,完善全流程規劃管理程式;幫助保護責任人判斷哪些行為可以自行開展、哪些行為需要審批、需要報審哪些資料。維護修繕時,如保護設計方案不改變建築使用性質、建築規模、建築外輪廓、院落佈局或建築主體結構的,可推出簡化審批措施,提升保護效率。

針對因特殊情况、不具備維護修繕條件、有損毀危險的歷史建築,《規程》提出嚴格管控要求,規範原址複建、遷移、拆除的申報條件、論證過程、審批過程,確保歷史建築得到有效保護。《規程》明確應慎重決策,組織專家對必要性、真實性、協調性進行評審,通過“多規合一”平臺會商研究,並會同有關首長部門共同審批,必要時報市政府决定。

此外,《規程》明確了保護設計方案的編制要求,解答了保護責任人關於“怎麼編”的問題,也為管理部門解决了“審什麼”的問題,為方案審批提供依據。

四、闡釋展示文化價值,讓歷史建築亮起來

《規程》貫徹以用促保理念,要求客觀認識不同時期歷史印迹的價值,鼓勵在保護歷史建築核心價值的前提下,通過使用功能優化滿足現代使用需求、促進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在符合規劃和保護要求的前提下,可按照本市營商環境改革、都市更新等有關規定,對歷史建築進行內部改造、外部擴建或者使用性質調整,旨在滿足基本性能提升和合理使用需求,讓歷史建築能够得以持續使用,成為傳承歷史文化活的載體,成為展現首都當代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有力實踐。

此外,我市已發佈《北京市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認定與登錄工作規程(試行)》,其中明確了歷史建築的認定標準,各級政府部門在歷史建築申報、登入、預保護、名錄公佈等環節的責任和相關要求;公佈《認識身邊的曆史建築》公眾科普讀本,向公眾普及相關知識,提高公眾保護歷史建築的意識。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